本次我们有幸邀请到了Antao安道设计总裁、董事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 委员曹宇英。
我们希望与曹宇英先生聊一聊他对景观行业现状的理解以及对行业发展前景的思考。
曹宇英
Antao安道设计总裁、董事长
美国建筑师联合会会员、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会员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 委员
CLA:很荣幸您能接受我们的专访。能否请您简短地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曹宇英:大家好,我是安道设计的创始人曹宇英。我在91年入学98年毕业,学的专业是建筑工程。毕业之后的第三年也就是2001年创立了安道,也就是说安道已经成立了20年的时间。在安道成立20周年之际,我们出版了《景观的连接》这本书,结合之前陆续出版过的《景观的智慧》《幸福景观》,这些书中包含我们在每个阶段的实践和思考的总结。CLA:您的成长经历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节点?又是什么契机促使您走上设计这条路呢?曹宇英:这应该与我的成长环境有关,我父亲之前是一位文学工作者,后来他也从事民间文艺工作,这就导致我对于本土文化、故事、人文等方面非常感兴趣。在之前做建筑的那段时间,我就一直非常关注建筑和其周边环境的关系,我认为文化和建筑之间本身就是共生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我慢慢发现景观以其更宏大的叙述方式和更广阔的视野来包容我们要创造的每一处空间,这里的空间包含了建筑空间也包含了其周边的物理空间和人文环境。因此我开始逐步从建筑转向了景观的行业。今天大家对景观的理解依然是不同的,但从现在行业的趋势来看,景观行业已经逐渐被狭义化地认为是园林的概念,或者局限性地认为景观就是地产展示区和社区景观。然而,我一直认为景观是一个更大的概念。我经常用居伊·德波在《景观社会》对景观的定义举例,他认为景观实际上是我们在社会中所面对的所有视觉化的东西,它包含了经济场景、消费场景和日常场景。这与我自己的理解是很接近的。我认为景观既包含看得见的物理空间,也包括看不见情感记忆和生活状态。我们去某个国家、城市、景点、乡村,经常会听到人们发出“这里的景观好美”的感叹,这样的感叹往往并非仅源于当地的自然景观,而是当地的人文环境、生活状态、精神格局等综合要素带给人们的感知、记忆与想象。此时,景观既指向了空间、物质和环境的特征,又包含了日常生活的事件——所有人类时间与场所连续在一起的事件和活动,景观的概念也就跳离出传统的自然概念和美学的代名词,从狭义的空间延伸到环境和社会生活的综合。很多时候,设计师、开发者和管理者总是将景观看做一个客体、一个事物,仅仅从视觉上、美学上去关注景观,而居民对景观的体验更多是在一种非刻意的状态下,通过生活和使用习惯,他们对场所的生动印象更多的是可感知的意义关联而并非视觉和美。所以当我们尝试理解景观时,就会发现它其实代表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的营造,在这个前提下我们突破了原有专业的限制,拓展了公共艺术、主题乐园、文创产品、IP开发和运营、室内展陈和数字艺术等领域的项目。大家也许可能会觉得我们没有专心做一件事,不停地跨界,但其实我们始终都在做一件事情,这件事就是我自己理解的景观的概念和意义。CLA:安道的管理体系是怎样的?您认为在我们这个行业做领导的核心素质是什么?和其他行业的区别是什么?你如何在设计师和管理者的角色中平衡?曹宇英:在我看来作为一名管理者有两点需要具备——第一点是要有长期坚持的价值,因为在团队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受到的干扰和听到的不同声音是非常多的,这就需要团队领导者能够在时代的洪流中认清自身的长期价值,也就是我们这家公司当下能够带给用户的价值在哪里,以及未来能够拓展和夯实的价值。第二点是以人为核心。我始终觉得,作为以创意为推动的行业,人是最核心的要素,作为领导者更多的是一个“赋能”的角色,我们要做的是帮助设计师能够取得成功。我比较认同倒三角的组织架构,管理者是在三角形底部,他的作用是不断地托起每一个人,为每一个人赋能,帮助他们获得成功。当然一定还有其他必要因素,但我认为这两点是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在安道,有一个说法是“创造美好连接”。我认为物理空间、创意内容、服务这些都是一种媒介。当这个媒介足够有吸引力的时候,它就能促进人和人之间、文化之间、人和城市之间产生美好连接,这些连接的产生实际上就是构建美好生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做的是把我们的创意、设计做好。设计可以分为三个价值航道,把创意和设计转化成美好的空间,这是目前市面上大部分设计公司都擅长的。但我认为如何把创意转化成美好的内容,这实际上是一个长期且更难的过程。我常说的三条价值航道就是指把创意转化为空间、内容和服务。另一个我们聚焦的点在于究竟这个行业能够给社会带来的正面影响是什么,能否因为我们的设计本身帮助商业取得成功,能否在用户使用后感受到美好,或者对他产生积极影响,这就是它背后的价值和意义了。这是我所关注的两点。我并不认为兼顾管理者和设计师是矛盾的事情。在做设计师的时候我所做的是面对面解决客户具体的问题,输出的是一些解决方案。作为管理者,我所做的就变成了如何为公司设计一套更好的创新机制,如何创造更好的氛围,帮助年轻设计师更快走向成熟的道路。因此无论我处于那个阶段,本质都是设计师,只是设计任务变了。我们在自己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要不断去延展认知的边界,面对新的课题,因此这两者之间不会产生矛盾。CLA:乡村在近几年来发展的机会越来越多。从国家政策层面看,政府也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据我所知,安道在助力乡村项目中积累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经验和方法。您能否与我们分享这方面的项目实例或思考?曹宇英:目前大家对于乡村问题还都在实践的过程中,因为每一个乡村面对的问题是不同的。在这些年我们也在不断接触乡村,总结来说乡村最大的问题是产业问题。在产业问题的基础上也延伸出了新的场景、内容的构建。而作为设计师个体往往将乡村问题以美学和视觉上的角度来看待,这样的乡村建设往往就成为了视觉的猎奇,但很难让村民真实感受到了获益,实际上并没有解决乡村的根本问题。所谓的乡村振兴是以产业的振兴为核心,所以我们必须以产业的视角出发,再将产业转化为新的内容和新的场景的方式来助力乡村建设。作为设计方,我们在这一过程中面就会临很多问题,比如我们该如何理解乡村的产业?如何植入合适的乡村场景,又如何能够吸引城市中的人群与这个场景产生互动,这些都是作为设计师需要考虑的因素。
在做喜悦公社的项目时我们曾做过一个尝试,将废弃的塑料大棚改造成乡村会客厅,引入了三个集市的概念——“食集”是以吃来体验农产品的集市,“市集”是展示和销售农产品的地方,“艺集”是展示当地文化、艺人表演、开展教育的集市。
三个集市以情景化和抽象化的模式成为具体的内容和形式。印象最深的是项目还未正式完工,当时的一位员工就看上了这里,他将这里选为婚礼的举办地。紧接着这里成功举办了农产品当季发布会、手作文化节、轻食文化节、时装发布会等活动,还成为年轻人独特的时尚婚礼场所,也吸引了一大批回乡创业的青年。慢慢地这个废弃的大棚就变成了乡村的创业中心。
这个项目无论在嘉兴市还是在全国都算是比较成功的一个项目。我们所做的就是站在乡村产业本身的基础上构建新的场景,这是我们这个行业在乡村振兴行业的价值。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亩田 | 嘉兴 · 喜悦公社
2019年的时候我们在宁波澥浦镇做了乡村研学的实践,在当地有一个2000多平方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建成后一直是空置的状态,我们希望将未来学校的概念引入这里,于是就开始研发新的亲子课程,不断吸引宁波及其周边的学校和家庭。后来我们又拓展了它周边150亩的农业用地,最后拓展到澥浦镇全域,在这里构建了农学院、商学院、文学院、非遗工作室等等,最后我们发现我们已经从研学逐渐转变到了乡村运营的工作中。现在我们也开始了关于未来乡村领域的研究,思考未来究竟应该如何从研究端、策略端、产业端,运营端和内容端去实践这些研究型的工作,也希望未来能够随着项目不断修正研究方向,在探索和总结中成长。做这些乡村振兴工作,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设计师已经开始从单一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逐渐转变成从内容、运营等角度思考乡村的问题,只有进行全局的思考,才有可能真正解决乡村的痛点和难点。CLA:由于中国乡村社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人们对空间诉求可能更加具体。这些实体空间除了物质环境,同时也包含了与人的需求、文化、历史、社会等多要素的价值重塑。能否举例说明在实际项目中安道是怎样回应人们在当下的社会心理和价值诉求的呢?曹宇英:这对于今天乃至未来的中国来说都是离不开的一个话题。在双循环的经济中,乡村问题一定是最核心的问题,包括人本身的精神原乡问题。在中国5000年文明的历史中,所有人都是从农耕文明发展而来的,我一直认为土地是人类精神的载体,乡村很多时候扮演了城市里人们的精神家园,对于乡村来说,它是你想离开又已经将其沉浸在血液当中的一部分,我们今天面对乡村问题的时候常常说“把乡村作为一种方法”,就是要用乡村本身解决乡村的问题。我们将乡村的生活、乡村的人物、乡村的风土人情、乡村的习俗当作一个内容去看待,然后用新的方法为它注入新的表达方式,通过这样的手段一定能够吸引城市中的人们来到乡村并把它作为未来美好的生活方式。究其根本,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与土地连接的桃花源情节,一旦把乡村这样的美好生活方式用更现代、更创新的传播手段传播出去,一定会吸引到更多的人关注乡村,来到乡村。我相信这也是乡村的解决方法。CLA:您认为我国在乡村振兴项目中下一个机遇是什么?对于政府,甲方,还有设计师等角色来说,他们应该怎样把握这个机遇?未来安道将会如何在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优势作用?曹宇英:当下,无论是设计师还是政府都把乡村当作经济增长点和解决未来就业、共同富裕等问题的手段。在这个赛道上也不断涌现出优秀的设计师和解决方法,然而目前还是没有看到真正行之有效的方法。很多面对城市问题的解决方法在这里并不奏效。对于乡村最大的难题就是人才问题,很多有情怀的年轻人来到了乡村,那么他们如何才能够长期坚守下去呢?比如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下一代的教育问题目前在乡村中是无法解决的,这就导致他们不得不搬离乡村。
还有一个难点是乡村的产业问题,这是一个需要足够耐性和韧性来长期坚守的事情,因为产业创新是孵化-培育-开发-结果的长期过程,在当下浮躁的时代背景下,能够真正沉下心来扎根农村从事内容生产的人很少。目前我们面对的更多的是乡村政府服务的相关业务,因为它的商业模式和目标是非常明确的。
但根本的问题还是要解决人和产业的问题,只有解决这两大难点才能让人真正认识到乡村本身就是一个美好生活的地方,我们才能更好地把这种乡土情怀与乡村建设融合。我始终相信未来的乡村会变得越来越美好,因此我们也一直从方法论到乡村人才培养、乡村建设实践等角度去做我们力所能及的努力。CLA:目前网络上有很多声音评价“景观行业准入门槛低,技术含量少”,您对这种评价的看法是什么?曹宇英:从狭义上来讲这句话是对的。当我们还是从狭义上理解景观这个概念的时候,它的确是一个低门槛、低价值的事情,因为如果人们仅仅将其定义为填充和美化城市建筑规划空间中留下来的空白,仅仅从视觉体验的角度来评价它的时候,那它一定是低门槛的。但是如果我们从景观的学科本身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就要思考它未来可以为社会带来什么样的价值或者意义,我们要如何放大它的内涵或者如何拓展学科的边界,让景观真正成为我所说的“大景观”的概念的时候,它就一定不再是低价值的事情了,因为在这里包括了生态、人文、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综合问题,设计师需要做的就是不断突破这些学科边界,包括规划、建筑、生态、文学、艺术、城市运营、社会学等等。这个综合的学科能够帮助人居环境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景观才是一件可持续的事情。反观我们现在的学科,如果将它越做越狭义,那这个行业也变得越来越不健康。景观是一个很有包容性的学科,就像我刚刚提到的我们要将创意转化成空间、内容和服务。因此安道做的文创设计、环境教育、公共艺术、主题乐园,城市更新,甚至还有未来景观,这些都是包含在学科范畴之内的,我们聚焦的是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最终是为了客户带来更多的价值。只要我们真正掌握了学科的方法,我们所做的事情是不会被任何框架限定的。
CLA:安道在城市更新方向也有很多新的实践,您在城市更新方向有什么思考值得大家借鉴的呢?曹宇英:从更广义的思维上来讲,无论是新建项目还是旧改项目实际上都属于城市更新。我一般会把城市更新与地方营造联系在一起,地方营造的英文是“place making”,这个词其实更多的是在讲如何把空间转变成让人产生情感连接的地方。我认为城市更新更多的时候需要用到地方营造的策略。
比如我们的16号星球项目,它原本是纺织机械厂的厂房,我们第一次来到这里时立刻被13米高的天窗中投射下来的光影震撼了,在那时我就在想,这个场地除了办公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用途?我们对它进行了改造,我们将办公空间全部开放,容纳设计师的各种活动,在这里可以与自然近距离接触、可以举办亲子活动、手工活动车展、时装秀、艺术秀以及发布会等等,也由此吸引了热爱设计、热爱美好生活的年轻人聚集到这里,现在这里变成了创意者的社区,成为小红书上的热门打卡点。
16号星球
作为设计者,首先要认识到城市更新的机会能够给周边的人群和社会带来什么样的正面影响。其次,要考虑你为这个空间注入的新的活力是什么?产生的新的场景是什么?最后才是运用实际的手段去让项目落地。这也就是为什么地方营造中的“making”是进行时的原因,因为城市更新的项目就是进行时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和设计者都在变化中总结科学的规律形成属于自己的方法论,如果我们以这种形式看待城市更新,那么它一定是一个能够把城市变得更美好的机会。CLA:安道作为综合创意的服务者,对跨界合作背景下景观行业的未来有什么样的布局?曹宇英:我将安道的发展定义为三个阶段,2001年-2015年我会把它定义成为一家景观行业的引领着,15年到今天,我将它定义为创意设计服务机构,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去突破行业的边界,不断用创意和设计解决复杂的综合性问题。未来我们的方向是成为美好生活内容的创意和构建者,这也是对我们行业本身的构想。第一我们要突破行业的边界,要让景观能够解决城市、乡村、人居中的种种更加复杂的问题。希望我们的解决方案能够变成所谓的方法论,不断赋能周边的环境,这也是我不太认同原来学科划分的原因。在工业化时期,为了能够更高效的生产,所以我们划分出了建筑、室内、景观、规划这些学科。但对我而言,我更希望能够将景观看作一个综合设计领域,这个领域里面包括实体的空间设计,还包括未来虚拟空间的数字化设计,无论从哪方面来讲它都应该是一个综合性应用设计的方法,即运用创意解决综合性社会问题。安道现在也在运用数字艺术叠加物理空间,打造沉浸式的体验,但创意服务的本质是不变的。我们并不是喜欢一些所谓新的名词,比如大家都在讲的“元宇宙”,其实所谓的元宇宙在新的信息技术达到一定阶段后,能够应用这种技术进行线上和线下的体验。其实我们追求的不是工具本身,无论线上也好线下也好,最重要的还是要创造一些美好的内容。这也是我对安道未来发展的一个想法。CLA:您对还在学校或是刚毕业的年轻设计师有哪些建议?对于已就业的设计师,职场中应如何更好地提升自己?曹宇英:我认为保持好奇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对于当下的社会来讲,这实际上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也是非常稀缺的。无论是没毕业的学生还是刚刚走向职场的设计师来说,好奇心可以帮助你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在此基础之上你才能主动获取知识,不断拓展边界。第二个比较重要的点是保持同理心和共情力,也就是说你要能够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或者说你能够用更敏锐的视角捕获这个社会中一些东西。这些实际上又是一个人的底层素养问题,在成年后很难再去培养,因此我一直坚持做环境教育的事情,就是想让更多的孩子从儿童时期就能够通过对真实环境的感受以及美育训练来激发内心对美好的追求,我认为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也希望大家都能够更多的发现身边的美好,感知你身边不断发生的和未发生的事情,积极地感受它、思考它。这是我认为的最重要的事情。统筹:周明波
采访:周明波、明 卉
编辑:明 卉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成立于1984年,隶属中国科协,挂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简称CLA,成立于2016 年底,是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下属分支机构。由多位来自生态、地理、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建筑、城市规划、环境工程、土木工程、景观设计及新农村建设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联合创办。针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CLA提倡以景观学为应对途径,使之成为集认知与分析、规划与设计、营建与管理的科学和艺术结合学科。